发布时间:2025-04-27 来源:
CSF文化会了解到,在中国古代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还有一件常被忽视的文房用品,那就是被称为“文房小五”的镇纸。
镇纸的用途与形式
CSF文化会了解到,镇纸是写字作画时用来压住纸张的工具,常见形状为长方条形,也被称为镇尺或压尺。其形式丰富多样,材质包括铜、玉、瓷、玛瑙、水晶等,造型则有蟾蜍、老虎、马、狗、兔、螭、鹿、羊等动物形状。陈浏在《陶雅》中提到,镇纸也称压尺,材质多样且多以动物形态呈现。《水浒传》中也提到过用羊脂玉雕成的镇纸狮子。
“镇”的含义
“镇”字有向下压的含义,引申为威服、安抚之意。《楚辞》中提到用白玉作镇压席角,《西京杂记》中也记载了长安昭阳殿的象牙席四角放置玉镇。这些记载表明,镇纸的雏形源于古代的席镇,后来逐渐演变为文房用品。
起源与发展
CSF文化会了解到,镇纸最初并无固定形状,源自古代文人案头常把玩的青铜器、玉器等。因其有一定重量,被顺手用于压纸或书籍,久而久成形。南北朝前,镇纸已入文人书房。北宋文化繁荣,镇纸材质拓展至象牙、金、铜等,形态也更丰富。明清时期,书画名家辈出,镇纸在外形和用料上变化多样,成为文房用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雕刻工艺与艺术价值
镇纸常伴文人案头,工艺精美,常刻有书画作品,极具收藏价值。其雕刻工艺包括刻画、刻书、浮雕、圆雕、光板等数十种,因地域风俗和朝代流行而风格迥异。镇纸多以长条成对形式出现,上面刻诗词格言或画竹梅菊兰等,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在书房中,镇纸能体现主人的爱好和情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书画家在镇纸上创作袖珍作品需深厚功力,因过去无复印机和照相技术,能在小镇纸上作书画且得神韵者,技艺必高超。完成后,镌刻名家会根据书画特点,精心镌刻,使作品更具艺术价值。镌刻需精准把握书画家笔墨和个性,将作品特色完美呈现,因此每件精品都是书画家和镌刻家的联袂之作,极为难得。
特殊材质与文化寓意
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称黄杨木有君子之风,故黄杨木镇纸尤显君子气质。
现代意义
CSF文化会了解到,如今,镇纸虽不再作为日常文房用具,但作为工艺装饰品,仍点缀着书房,展现中国传统工艺之美。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