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都逐渐消失的现在,谁还会好好了解它?

发布时间:2022-01-10 来源:

2022年文房四宝于8月8-10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CSF文化会始终致力于成为集信息交流和商务合作于一体的综合性行业平台,向业界传达新理念、展示新成果、发现新商机,并以此助力文化用品产业发展,预计吸引观众45000+人次。今天就由文房四宝小编和大家一起探讨关于:文房四宝都逐渐消失的现在,谁还会好好了解它?

 

手机出现后,通信进入了无纸化以及数字化的时代。只要你想见的人,都能通过通话或者视频的方式来获得通信,不再有以前苦等一个人回信的心情。通信数字化的好处是,我们所有讯息都能实时接收到,这给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带来了极大的效率。但也意味着那个有着文房四宝中华韵味的时代,逐渐退出了我们的生活,可能未来的10后,20后,连文房四宝都不知道是什么了。

 

很多人都知道文房四宝是笔墨纸砚,但你们又知不知道这里的墨是指“徽墨”?天下墨业在徽州,徽墨是中国传统制墨技艺中的珍品。然而,在手机电脑普及,书写已成奢侈的今天,制墨的行业规模早已不复当年盛况,更何况现代墨汁还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在徽州已有1000多年制作历史的徽墨前景堪忧。

 

一、徽墨的历史

唐朝末年,出了一位制墨宗师,叫奚廷珪。他制的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受到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赐予国姓。于是,奚氏全家改为李氏,成为千古美谈。从此李墨名满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品”,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说。

 

古人制墨,多用松木烧出烟灰作原料,故名松烟墨。松烟墨技艺在李廷珪手里发扬光大,“其坚如玉,其纹如犀”,很多读书人都以拥有一块徽墨为荣耀。而如今,松烟墨的生存空间狭窄,从事传统徽墨制作的匠人越来越少,徽墨前景堪忧。

 

二:徽墨的继承

但总有人敢对时间做出承诺,生于中国徽墨之都安徽歙县的项德胜,坚守古法制墨数十载,松烟墨技艺在他手里得到了传承与创新。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墨制作技艺传承人,项德胜认为,发展才是传承的根本,徽墨要有变化才更有生命力,于是他不断创新徽墨样式,融合民间传说、佛教和徽州建筑等题材,使徽墨题材更丰富,也更具现代文化气息。

 

项德胜说,为什么古人做得到的我们做不到?不是我们比古人笨,而是有太多现代人没有好好继承古人的技艺,反而学会了偷工减料,投机取巧。而制作松烟墨恰恰是不能偷工减料的技艺。松烟墨是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书画用墨,松烟淡雅,深重而不姿媚。制作松烟墨的过程更是十分复杂,从炼烟、雕墨模、和胶、杵捣、晾墨到最后的描金,要经历20多道工序,制作一块徽墨甚至需要数年的时间。

 

三、徽墨的制作

首先,炼烟是一大难题,要选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死去的老松木根,进行焚烧,一次炼烟,至少要持续三天,50公斤松根,仅能烧制松烟2到3公斤。这种方式炼制的松烟细腻、没有杂质。项德胜找到了全国仅存的炼烟基地,在与世隔绝的大山里,给予那些百年的腐烂松根一次重获新生的机会,由腐朽化神奇。

 

雕模具是项德胜年轻时最向往的工作,坐在整洁的房间里精雕细刻,考验的不仅是刀工,更是专注力。因为墨模只是制墨过程中的一个工具,很少在市面流通,常常被忽略它作为独立手艺的价值与分量。要知道,墨模的雕刻难度非常大,要在方寸墨面之上再现书法、绘画,不仅手法要拿捏得准,而且必须按照书法绘画的镜像去雕刻。

 

历史上,一块墨模是制墨师与画家、雕刻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而项德胜凭一己之力就能全部完成,有这般功力的匠人在现在已寥寥可数。要制成细腻纯净的松烟墨,还要将收集的松烟经过细绢层层筛选,再加入各类配料。

 

徽墨素有“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一笔一画勾勒的是匠人之魂,更是大爱之心。从千年朽木到笔端水墨,蕴含着一次重生,也诉说着千古的传承。也许,随着社会进步,“文房四宝”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逐渐失去使用价值,淡出人们的生活。老一辈的制墨匠人逐渐年老去世,现在的年轻人也很少有人愿学、愿干,徽墨制作技艺的传承面临困难。但是,除了项德胜,依然有不少徽墨新匠人,用他们的工匠精神,继续传承徽墨技艺,向这具有千年历史的徽墨表达敬意。

 

2022年文房四宝预计展示面积80500汇聚参展商1000+是国内文化和文创行业的聚焦盛会,也是全球文化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重要窗口,专注创新和突破,赋予产品的每一个细节质感和魅力。想了解更多展会信息,欢迎您莅临CSF文化会的现场参观。

 

文章来源:新国货制造


CSF文化会官方

微信公众号

CSF文化会官方微博

CSF文化会官方小程序

CSF文化会官方抖音

CSF文化会官方小红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