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02 来源:
2022年文化会将于5月30日-6月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CSF上海文化会始终致力于成为集信息交流和商务合作于一体的综合性行业平台,向业界传达新理念、展示新成果、发现新商机,并以此助力文化产业发展。今天就由文化会小编和大家一起探讨关于:文化产业对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念的型塑机制。
文化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是人类文化商品化的高级阶段。中国文化产业自近代以来有着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它作为本质上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生产消费,对于中国社会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型塑作用。文化产业对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念的型塑机制包括:第一,以市场化的文化生产消费模式传播社会核心价值理念;第二,以多元化、开放性的文化贸易活动推动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念的国际对话;第三,以“文化+科技+资本”的聚合形态,为价值观念的自我更新与转换赋能。同时我们也应当警惕文化产业发展的快餐化、读屏化与娱乐化趋势对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念型塑的消极影响,并及时做出防范。
本文认为,就文化产业对价值观念的型塑机制而言,可以以型塑对象为主、型塑路径与范式为辅,将其划分为主体型塑、传播型塑和观念型塑三个方面。
一、主体型塑:生产消费模式加快核心价值观念的普及
1、生产环节:作品向产品的转换型塑生产者的价值观念
生产决定消费,文化生产不仅型塑生产者自身,更决定了文化产品对消费者价值观念的型塑内容与效果。
2、消费环节:产品向商品的转换型塑消费者的价值观念
与一般商品消费心理类似,文化消费心理也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的认知过程。消费者对于文化产品中内蕴的价值观念并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而是在“需求―接触―受影响―选择―接受―对抗”中主动进行价值观念的自我完善,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使用与满足”过程。
二、传播型塑:多元文化供给推动价值观念的国际对话
文化产品无疑也是一种媒介,可以打通商业、传播与媒体等多轨外交(multi-track diplomacy)的通道,促进核心价值观与大众文化的交织、融合,进而“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
1、塑造国家文化形象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的国家文化形象是“他塑”而非“自塑”的,这不利于我国以更积极有为的姿态参与国际交流,且与我国文化产业“出海难”的困境是互为因果的。
2、提升文化软实力
文化产品国家形象除了具有国家文化形象的感性认知外,更具有国际间文化软实力竞争的理性判断,其广泛传播对中国文化软实力而言既是提升也是型塑。国家形象型塑效果,既包括文化吸引力,也包括文化影响力。
3、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面对更加开放的时代要求与国内国外双循环互相促进的发展大潮,通过文化产品国际贸易型塑国家观念,也许是将国家文化安全推向“化敌为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阶段的可能思路。
三、观念型塑:资本聚合赋能价值观念的自我更新转换
这种观念型塑的本质是一种创新,其创新动力之一便是文化产业发展中多重资本的耦合,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一种反作用。
1、传播内容:产品的丰盈助推消费观念走向多元
消费内容的“精神化”与“符号化”随着承载媒介和支付方式的创新构成了更多样的产品体系,这使得消费观念形成从注重实体到虚实共存的多元格局。
2、传播形式:“技术+”凸显消费观念的个体导向
传播机制:“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新型态
传播机制创新更多体现为一种商业模式、一种新型态。由于文化产业“高生产成本和低复制成本”的特征,只有促使更多金融资本汇聚到资金匮乏区域,方可从源头推进传播机制的更新。
综上所述,文化产业以文化商品化的形式深度介入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念型塑机制,其型塑指向包括市场视角下的生产者价值观念与消费者价值观念、民族视角下对内传播的国民观念和走向国际的对外国家形象,以及价值观念自身等多维度多主体范式。
2022年文化会预计吸引观众45000+人次,是国内文化和文创行业的聚焦盛会,也是全球文化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重要窗口,专注创新和突破,赋予产品的每一个细节质感和魅力。想了解更多展会信息,欢迎您莅临CSF上海文化会的现场参观。
文章来源:文化产业评论